从前的广惠肇碧山亭坟场入口位于汤申路上段,坟场面积曾经约等于180多个足球场。1980年代初,政府将该坟场发展为碧山镇,如今约三分之二的碧山组屋坐落在原来的坟场上。1

碧山亭跟其他华人义山相似,代表着华人在异地自力更生,对不幸去世的同乡人“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的传统价值观。各会馆社团在碧山亭共设立290个地缘、血缘和业缘性总坟,每年清明节和重阳节进行集体祭拜仪式。

继安葬广客(广东、客家)先民的青山亭(麦士威巴刹一带)与绿野亭(河水山)之后,1870年由梅南瑞等人发起,联合广州府、惠州府和肇庆府人士联合购置广惠肇碧山亭义山,用来安葬“聚萍踪于石叻,有人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在异地溘然长逝”的广惠肇人士。2

碑文显示,经过20年努力,碧山亭的组织管理渐趋完善。梅氏人士包括梅南瑞(及其商号梅遂和)、梅湛轩、梅旺、梅端成等,“中街七家头”朱广兰、朱有兰、胡南生、罗奇生、广恒号、罗致生、同德号都乐捐庞大数额,3作为建筑庙宇和开辟道路用途。广东番禺人胡亚基(1816-1880)则向殖民地政府“求免地税”。胡亚基当时兼任中国清朝、俄罗斯和日本驻新加坡三国领事。发展碧山亭的“大总理”梅湛轩,同陈恭锡(1850-1909)、陈若锦(1859-1917)、佘连城(1850-1925)等人受委为第一届华人参事局委员。4

20世纪的碧山亭

20世纪初,随着大量移民南来,甘榜山亭里的住家店铺增加,人文经济开始成形。由广东人16会馆联合管理的碧山亭在坟场旁创建碧山亭学校(1936-1981),为各族孩童提供免费教育,把甘榜山亭发展成为乡居农耕、殡葬孝道礼仪并存的社区。

1948年,碧山亭添置175英亩地,总面积扩展至清山时的规模。坟场以12个路亭作为标志,为前来拜祭的家属提供歇脚处。13座山头以“星加坡广惠肇碧山亭盂兰胜会”为名,如星字山、加字山、坡字山等,以此类推。5

广惠肇碧山亭先贤纪念碑:每年清明节和重阳节,广东人社团会进行集体祭拜仪式。摄于2019年。(李国樑提供)
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全景,摄于2019年。(李国樑提供)

碧山亭与广惠肇留医院紧密合作,为在留医院去世但无人认领的先人处理后事。根据1923年的万缘胜会碑记6,当时碧山亭已经拨款作为留医院用途。民国十九年(1930年)的会议记录显示,吴胜鹏(1873-1951)、区冕堂(约1882-1939)、陈赞朋(生年不详-1939)、林文田(1873-1943)等人参与的碧山亭三属同人大会表决,同意广惠肇留医院的要求,将第二亭的树乳园(即橡胶园)作为“历年在医院亡故之先友执骸迁葬,作为义塚之用”。

曾经担任碧山亭总理的吴胜鹏是时任广惠肇留医院总理,区冕堂、陈赞朋、林文田也是时任广惠肇留医院的财产受托人与董事。他们也在其他慈善组织、宗乡社团和学校服务。

万缘胜会是碧山亭的旗舰活动。71943年和197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裕廊造船厂史拜罗斯号油槽船爆炸事件,碧山亭皆举行万缘胜会法事为罹难人士进行超度。

碧山亭万缘胜会,1980年。(李大傻收藏,新加坡国家档案馆提供)

20世纪80年代清山的时候,碧山亭争取到约五个足球场的土地,转型为骨灰安置所,为所有种族和籍贯人士服务。碧山亭于2018年成立文物馆,将广东人坟山和碧山的历史保留下来。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