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成立的历史因缘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简称总商会)成立于1906年,最初名为新加坡中华商会总会。总商会诞生的背景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英国人的到来与新加坡移民社会的形成﹑晚清的现代化政策,以及英殖民政府的态度。
总商会的诞生
首先,1819年英国来到新加坡设置贸易站后,其重商政策及自由港口贸易制度成功吸引来自各地的商人前来,同时也招徕大批中国苦力为殖民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到了20世纪初叶,新加坡已经出现一个开放、多元移民社会的雏型。
在本地经商的华人商家透过转口贸易等行业致富,逐渐成为新加坡华人社会的主导力量,晋身领袖。富商在本地社会地位影响力扩大,在区域内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促成实力雄厚的新兴华商社会。随着工商环境和社会需求的复杂化,本地华商深感有必要成立一商业团体来加强彼此的合作,以便提供更好的商界服务。
其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促使清政府寻思富国强兵的道路。清政府开启中国的现代化政策,重视工商业的发展,特别是1903年清廷首创“商”部,开始以“开通商情、团结团体、振兴实业”为宗旨在海内外成立商会。1904年,清政府委任南洋巨商张弼士(1841-1916)为考察外埠商务大臣,督促南洋各地商会的筹设工作。
1905年底张弼士来到新加坡,他在同济医院的宴会上倡议设立商会。他个人踊跃捐银3000元作为筹办经费,而出席晚宴的各帮侨领对此倡议均表认同。本地华商经过多次的会议商讨,于1906年2月22日拟定商会试办章程,正式定名为“新加坡中华商务总会”(1917年才更名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签名入会的华商共计600余人。3月16日,总商会投票公举第一届理事52人,最终由闽商吴寿珍及潮商陈云秋出任正副总理。
最后,英殖民政府对总商会的创立亦采取正面支持的态度,这可以从殖民政府在1906年4月6日接获总商会豁免注册申请案一个月后即通过得知。殖民政府乐见本地华商出现一个全新的跨方言群代表机构,扮演华社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促进上情下达、下情上传。
1906年豁免注册申请案的提出,正好说明本地华商熟谙殖民政府的行政运作,利用合法立案来保障华商社群的权益。而殖民政府迅速同意这项要求,也显示它对商会的信任。从这个角度来看,总商会的成立对清廷和英殖民政府均有重要作用,双方都希望争取总商会的支持与效忠。殖民政府对总商会的全新态度,开启了本地政商互动新的格局。
总商会成立的时代意义
对清朝而言,总商会不仅仅是一个海外的民间商业团体,它代表了清政府创新求变的政治作为。总商会具备居中传达政策、筹款赈灾、招商引资、推销国货,倡办教育、推广文化活动等功能。无论是满清政府或民国政府要跟新加坡华人社会保持联结,总商会的角色起了关键的作用。
对本地华社而言,总商会的创立表示华商能顺应时代的潮流,创造新的组织来满足内外需求。它也说明本地首次出现跨方言群、跨业缘的商业团体,试图发挥“团结帮群、开创商机、为民请命”的功能与角色,并代表当时华社斡旋在中、英两方,极力维护本地华人权利。
与此同时,总商会在新加坡独立前也与英殖民政府维持良好的关系。总商会接待英国皇室成员到访﹑举办英皇登基加冕庆祝活动﹑支持购买英国国债、为英联邦国家筹款赈灾,也参与商讨跟本地华人权益有关的法案,协助维持本地社会的秩序与稳定。
因此,20世纪初本地华商拥抱新思维,在殖民地新社会中成立总商会,共同开创新的格局。在这么复杂、动态的双元认同之下,周旋在本地华社、中国政府与殖民政府之间。正是这些历史过程,使其时代的意义更充份彰显出来。
一个多世纪以来,总商会见证了新加坡历史的发展轨迹,从英国殖民时期、太平洋战争、新加坡自治、新马合并到独立建国,在各个阶段发挥其影响力。因此,建国总理李光耀(1923-2015)曾在1966年说过,“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的历史,反映着新加坡历史”,概括了总商会早期所走过的道路,也凸显总商会与时并进的使命。
1 | In 1917, the Chinese name of the Chamber was changed from Xinjiapo Zhonghua Shangwu Zonghui to Xinjiapo Zhonghua Zong Shang Hui, the English name remained the same until 1977 a decision was made to add “industry” to the Chamber’s English name to reflect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members belonging to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From then on, the Chamber came to be known as the “Singapore Chinese Chamber of Commerce & Industry”. |
李秉蘐,《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的角色与功能研究(1906-1942)》。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 |
陈丁辉主编,《华商精神生生不息——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百年华章》。新加坡:新加坡中华总商会,2022。 | |
周兆呈,《百年基,千秋业: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一百周年纪念特刊》。新加坡:新加坡中华总商会,2006 。 | |
Hu, Fiona Ai Lan. “Singapore Chinese Chamber of Commerce & Industry Inextricably Linked to Singapore’s Economic Miracle”. In 50 years of the Chinese community in Singapore, edited by Pang Cheng Lian, 3–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2016. | |
Visscher, Sikko. The Business of Politics and Ethnicity: A History of the Singapore Chinese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Singapore: NUS Press Singapore,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