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潮州社群的会馆文化
早期定居新加坡的潮州移民先后建立起许多具有地缘、血缘性质的宗乡会馆,主要功能是凝聚乡情、为乡亲谋福利、创办学校与弘扬族群文化等。这种会馆文化源于中国传统社会强烈的宗族意识与地缘认同。今天,新加坡潮州社群的地缘性宗乡社团除了义安公司、潮州八邑会馆和潮州总会之外,还有以潮州各县命名的会馆:潮阳会馆(1925)、南洋普宁会馆(1940)、揭阳会馆(1941)、新加坡惠来同乡会(1948)、潮安会馆(1964)、澄海会馆(1965)和饶平会馆(1993)。在这些会馆的架构下,还有为数不少的血缘性宗亲会。
最早的潮人社团
万世顺公司是新加坡潮州社群最早的地缘性社团,它的创建宗旨为“祭祀天后圣母及辅助教育”,成立年份已不可考。公司所管理的粤海清庙在1826年已经建成,故可推论它最迟在1826年就已存在。1980年代以前,万世顺以各种方式资助潮州人学校的运作,也颁发助学金给潮籍贫寒学生。
1845年,由佘有进(1805-1883)召集移居新加坡的海阳、澄海县潮州人代表组织的义安郡(今义安公司)正式成立,除了肩负起潮社酬神及联络感情的工作,还集资购地,开辟义塚。在潮州人精英领导下,义安郡发展为潮社的权力中心。
同样于1845年创立的醉花林俱乐部是东南亚最早成立的潮州人俱乐部。它虽不是会馆,然广义上是地域性的潮州人社团,其历任总理和董事皆为各潮州人会馆的领导人,故潮社之重要议程,多事先假俱乐部商谈并达致共识后,才回去各自会馆召开正式会议表决。醉花林已超越了作为俱乐部的功能,而成为潮社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核心组织。
潮人社团的发展
19世纪中叶以后,凤廓汾阳公司(1865,今凤廓汾阳公会)、潮州江夏堂(1867)、西河公司(1880)和李厝公司(1890)四个宗乡社团,在义安郡的外缘另起炉灶。20世纪初,潮州人新贵包括蔡子庸(1847-卒年不详)、陈云秋(生卒年不详)、廖正兴(1874-1931)等人成立端蒙学校和新加坡中华商务总会(今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试图建立新的权力中心。不久,又因为政治取向的不同,潮社出现了分别支持中国的保皇派和革命派两个阵营。
1929年,富商林义顺(1879-1936)带领潮社成立潮州八邑会馆,义安郡同意修订章程,重组为潮社的产业信托机构和慈善组织,改称义安公司,继续办理潮社的慈善公益与教育事业。这一次的整合对后来潮社的发展有深远和积极的影响。2012年,潮州总会创立,八邑会馆和义安公司对此事产生歧见,双方经过一段磨合期后达到共识。2017年,义安公司要求潮州八邑会馆迁出自1963年就共同在这一屋檐下办公和活动的潮州大厦,以便进行翻新工程,但八邑会馆坚称拥有大厦的产权,表示无法接受搬迁安排,翻新工程一再拖延,到了2023年12月才达致共识,签署协议。在长期发展历程中,潮人会馆与本地其他会馆一样,经历纷争、磨合而至整合的阶段。
现存的潮州人会馆多已转型,跨越传统功能,它们不仅扮演传承族群价值观的角色,也推动本土独特的华族文化,更是促进新加坡多元民族和谐、贡献社会公益和参与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各大潮州人会馆通过参与和组织各种文化、学术与商业活动,开拓国际空间,也扩大国际网络。
李志贤,〈发轫于马潮联: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的全球化历程〉。收入林金发编,《新加坡潮人故事》,页430-437。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2018。 | |
李志贤,〈权力中心的整合与变迁:19世纪以后新加坡潮人社团纷争探析〉。《华人研究国际学报》,第12卷,第1期,2020,页1-21。 | |
李志贤,《流金岁月:醉花林俱乐部一六六周年暨新会所开幕双庆纪念特辑,1845-2011》,增订本。新加坡:醉花林俱乐部,2012。 | |
陈传忠编,《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特刊》。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2000年。 | |
潘醒农,《马来亚潮侨通鉴》。新加坡,南岛出版社,19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