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基础: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兴盛(1920年代至1950年代)
新加坡的华校会在20世纪上半叶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主要是当时失衡的官方政策导致的。英国殖民政府虽然在1819年即从柔佛王室手中接掌本岛的管治权,但它在随后的130余年当中,却不曾施行过为新加坡孩童大规模提供学额的举措。
1941年,新加坡的总人口已达76万9216人,华族占其中的59万9659人;1但殖民地政府尚没有在本地开办过一所华文学校。
迟至1949年,除马来文学校外,当时新加坡纯粹官办的学校仅有16所政府英校而已,而虽非官办但获得政府辅助的英校另外也不过19所。这35所获得公共资源支持的学校,总共为3万2000多名孩童提供受教的机会。不过,当年新加坡所有适龄孩童的总数,其实高达10万以上。那些进不了官办及受政府辅助的学校念书的孩童,如果要改变求学无门,被排斥在教育体系之外的命运,能到哪里入学呢?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该年有7万1000名华族子弟,必须到民办的319所华校里边才能接受教育。2
华社自资兴办华校
本地的华校自初始以来,即都由华社自资兴办。有的华校由宗亲及地缘组织(如会馆与公会)所设立,有的由社会贤达与地方人士所集资创建,还有的由教会等宗教团体所开办。因此,华校在属性上绝大多数属民办的非营利教育机构,管理结构上,一般由一个董事会负责维持与监督学校的运作。
华校以低廉的学费,让广大民众的子女皆得以入学。此外,因其分布面广,居住在闹市陋巷中的劳工阶层的子弟,及穷乡僻壤山芭里的贫苦农民的子弟,都可以找到一所能就近入学且负担得起的华校,接受较为规范的教育,力争改变自身的命运。华校的出现,弥补了政府政策和管理的不足。
各语文源流学校接受政府津贴
1955年的立法议会选举之后,新加坡有了民选的政府。翌年2月开始执政的劳工阵线政府随即公布《立法议院各党派华文教育委员会报告书》,复于3月公布《教育政策白皮书》,宣示政府将“平等对待(华、英、印、马)各语文源流教育”。于是,当局在1956年开始兴办政府华文小学和中学。续在1957年落实政策,让各语文源流学校都可享有政府给予的“全部津贴”。
当时,新加坡几乎所有的民办华校都表态接受这一政策,领取政府的全面资助。民办的华校,遂自此成为“政府辅助学校”。至1961年,新加坡总共有228所华文小学和28所华文中学。3这256所由辅助学校和政府学校共同组成的华文源流教育体系,当年为占全新加坡学生总数之四成的15万名华文源流的学生,提供完整的中小学教育。4因此,上世纪60年代初期,华文教育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1 | Victor Purcell, “Expansion of the Chinese Population in Malaya”, in The Chinese in Malaya (Kuala Lumpu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48). |
2 | 此处数据引自 Colony of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en-Year Programme: Data and Interim Proposals (Singapore: Government Printer, 1949),页2。 |
3 | 据唐菁编著《新加坡华文教育》页80-107中所列之“1961年新加坡中小学华校一览表”整理。 |
4 | 此处学生人数据T. R. Doraisamy, 150 Years of Education in Singapore (Singapore: TTC Publication Board, Teachers Training College, 1969),页147所载。 |
叶钟铃、黄佟葆编,《新马印华校教科书发展回顾展》。新加坡:华裔馆,2005。 | |
许甦吾,《新加坡华侨教育全貌》。新加坡:南洋书局,1950。 | |
吴华,《新加坡华文中学史略》。新加坡:教育出版社,1976。 | |
郑良树,《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史》第一分册。吉隆坡:马来西亚华校教师总会,1998。 | |
高鸿铿主编,《新加坡华校联合会廿周年纪念特刊》。新加坡:新加坡华校联合会,1968。 | |
唐青编,《新加坡华文教育》。台北:华侨出版社,1964。 | |
黄佟葆,〈1900-1941年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发展〉。收入叶钟铃、黄佟葆编,《新马印华校教科书发展回顾》。新加坡:华裔馆,2005。 | |
崔贵强,《新马华人国家认同的转向1945-1959》(修订卷)。新加坡:新加坡青年书局,2007。 | |
梁秉赋,〈开智启蒙、薪尽火传:从华文教育到华文教学〉。收入柯木林编,《新加坡华人通史》,页415-424。新加坡: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2015。 | |
梁秉赋,《新加坡华校联合会史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946-1956》。新加坡:新加坡华文教育学会,2018。 | |
新加坡立法议院,《新加坡立法议院各党派华文教育委员会报告书》。新加坡:政府出版局,1956。 | |
新加坡教育部,《一九七八年教育部报告书》。新加坡:新加坡教育部,1979。 | |
潘星华编,《消失的华校:国家永远的资产》。新加坡:华校校友会联合会,2014。 | |
Doraisamy, T. R. 150 Years of Education in Singapore. Singapore: TTC Publication Board, Teachers Training College, 1969. | |
Lee, Ting Hui. Chinese Schools in British Malaya: Policies and Politics. Singapore: South Seas Society,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