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讲华语运动”1于1979年由时任总理李光耀发起。由于新加坡早期的移民来自亚太各个地区,不同背景的华人无论在语言或文化习俗上都有所差异。为了简化新加坡华人的语言环境,促进华族社群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并营造利于实施双语教育政策的大环境,李光耀发起了“讲华语运动”,鼓励新加坡华人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华文华语,以及加强人们对新加坡华族文化的认识。

讲华语运动大致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1979年至1981年,运动推行初期,主要以广大的华族社群为诉求对象。第二阶段为1982年起,运动初见成效,开始从多方面,鼓励各行各业的新加坡华人多讲华语,并通过华语体验华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后来,随着越来越多新加坡华人以英语为主要沟通语言,讲华语运动在1994年迈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捩点,进入第三阶段,开始将集中力转向受英语教育的新加坡华人,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华文华语。时至今日,讲华语运动不断与时并进,除了鼓励国人把华语融入日常生活中,也致力于保持新加坡华语的活力和独特之处。

第一阶段:推行初期

追溯讲华语运动的起源,政府当时发起这项运动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让说不同方言的华人拥有共同的沟通语言;二、鼓励新加坡人掌握母语以传承华族文化。当年,新加坡华人的生活用语主要还是以方言为主,而学校里已经在实行以英语为第一语文、华语为第二语文的双语教育政策。时任总理李光耀认为,新加坡华人如果继续以方言为主要生活用语,可能看不到学习华语的必要,而且不利于双语教育政策的施行。基于这个考虑,政府在1979年9月7日推出了讲华语运动。时任文化部政务次长的欧进福博士受委担任推广华语运动委员会的首任主席。2

在运动开展初期,各华族社团和组织积极配合,联合组成全国推广华语工作委员会,有计划地在民间推广华语。各政府部门也采取相应措施,例如鼓励公务员在办公时间以华语,而不是方言进行日常沟通。

为配合这项运动,政府也逐步取消电台和电视台的方言节目。电视台首先于1978年7月停止播放方言广告,随后在1979年10月底推出第一部以华语配音的香港连续剧《倚天屠龙记》,并于1981年全面取消方言电视节目。电台也从1983年1月1日起全面停播方言节目。

“多讲华语,少说方言”宣传手册,1979年。(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授权转载,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馆藏,新加坡国家文物局提供)

第二阶段:初见成效

讲华语运动在发起时就有个长远目标——即在五年内让所有新加坡华族学生少用方言,改用华语,以及在10年内,让华语取代方言成为人们的日常使用语言。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运动每年都制定不同的场所和群体为宣传重点,例如1982年主要鼓励人们在工作场所多用华语、1983年则把重点放在小贩中心和巴刹等。

讲华语运动也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鼓励大家多说华语,例如,在联络所开办华语班、录制并售卖华语课程卡带、主办华语讲故事和朗诵比赛等。政府经常在电视和电台播放推广华语的宣传短片和广告歌,鼓励人们多讲华语。电视台,包括早期的新加坡广播电视台,及后来的新加坡广播局,也制作本地华语电视剧,给华语电视观众提供更多选择。1981年1月1日起,新加坡教育部推行将华族学生姓名汉语拼音化的措施,让家长在孩子的出生证书上填写汉语拼音的名字,而公司与商行注册局也鼓励公司在进行注册时,采用汉语拼音的名称。

政府在讲华语运动推行10年后展开的调查,显示这项运动已初显绩效。根据当年发布的小一生登记资料,在家中主要讲华语的华族小一生已从1980年的26%,增加到1989年的69%;来自讲方言为主的家庭的小一生比例,也从64%锐减至7%。

第三阶段:转捩点

在推行了15年后,讲华语运动在1994年进入一个重要的转捩点。随着越来越多新加坡华人以英语为主要沟通语言,政府意识到有必要把推广华语的对象转向受英语教育的新加坡华人。

从那时候起,推广华语理事会开始主办一系列活动,如新谣音乐会、讲故事比赛、演唱会、电视游戏节目等,并大量运用网上资源和游戏等,来加强这项运动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2004年,讲华语运动首次推出双语并用的“华语Cool”标语。进入21世纪,讲华语运动也积极利用新媒体和新科技,为学习华文创造有利条件。

推广华语理事会于2004年首次推出双语并用的标题“华语Cool”。(推广华语理事会提供)

近年来,讲华语运动着重鼓励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多用华文华语,并加强人们对新加坡华族文化的认识。自2019年起,运动使用的标语“讲华语?我也可以。”鼓励新加坡人持之以恒的学习和使用华文华语。

展望未来

讲华语运动的推出,令新加坡华人社会的语言生态环境在数十年内经历了快速的转型,使华语取代了方言。然而,这项运动虽然让华语普及化,但英语也快速成为新加坡华人家庭里的主要用语,因而这项运动面对新的挑战。

基于此,展望未来,单靠讲华语运动来推广华文华语是不足够的,所以政府近年来也鼓励家长父母积极帮助孩子掌握母语时,让华语成为年轻一代、以至所有新加坡人日常生活中的语言。

 

编按:本文部分内容整理自推广华语理事会于2014年出版的讲华语运动35周年纪念册《华语·新时代》,并经过推广华语理事会修订及授权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