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校课本里嬗变的国旗
国旗,是语文教科书里的重要课题——国家观念的灌输、效忠意识的培养,始于教育。新加坡的华校,从创建到结束,不过百余年历史,但教科书里的国旗,却经历了殖民、自治、合并以及独立这四个政治嬗变阶段,见证了岛国的百年政治变迁。
国旗歌
新加坡仍被英国人统治时,华校在教育体制里没有位置。初时,英国政府任由它自生自灭,当时主政中国的国民政府,尚能自派教育部官员到新马巡视指导华校。华校采用的是中国出版的教科书,里头便有灌输中华民国认同的内容。典型例子有《国语教科书》第三册里的《国旗歌》:“国旗飘,青天高,白日光明,满地红光照。国旗扬,青天长,白日当中,满地照红光。国旗国旗真美丽,青天白日红满地。国旗国旗我爱你,对你行个鞠躬礼。”那是对中华民国“青天白日满地红”这面国旗的政治宣誓。
当时华人所在的新马,是英国人的殖民地。华人南下,纯粹为了生计口粮,没有落地生根的想法。大部分人攒了钱,就北返祖国,方向明确。所以当时的新马华人,是海外华侨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华校教科书里便有《华侨》《华侨的精神》《华侨两个字的意思》《咱们都是中国人》这类篇章。
一本教科书 两种国旗歌
上述宣导效忠中华民国的课文,在1930年代引起了殖民地当局的关注,便着手查禁不符合英国人利益的课本。于是出版社回应殖民地政府的批评,在同一本教科书中增添了介绍殖民地宗主国国旗的篇章——《英国旗》:“英国旗,真美丽,两个十字交叉起,下面衬着蓝色底。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团结一致不分离”,介绍英国米字旗,形式上平衡了课本里一面倒强调中国政治认同的现象。
1942年除夕,日本占领了新加坡,华校停办,经历长达三年八个月的空窗期。1945年日本投降,二战结束,全球掀起了反殖民地统治的风潮,新马也不例外。反殖运动,加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两大政治因素,强力冲撞着新马华人社会,华人面对了无法回避的政治认同考验。
二战结束后10年,反殖声中,新马两地并未取得独立,但是对“马来亚”土地认同的热度越来越烈,这也反映在华校课本里。歌颂马来亚成了新趋势,原本教科书里的南洋概念与中国政治色彩迅速退潮,中华文化认同取代了中国政治认同。1955年上海书局《现代国语读本》高小第二册《我们爱马来亚》这篇课文,强调的就是反殖时期南来华人对马来亚的情感。
新加坡邦的“邦旗颂”
1957年马来半岛独立,组成“马来亚联合邦”,新加坡继续归属英国,为时两年。1959年,英国终于让新加坡成为自治邦,华校课本顺应了新形势,为莘莘学子介绍新加坡邦旗、邦歌。1961年的教科书《星华文选》第一册里,《新加坡的邦旗和邦徽》,传达了自治邦的概念;教供版《华语》五下的《邦旗颂》:“红白邦旗天上扬,邦旗红里出新月,新月伴着五颗星”,让悬挂于华校课本近半个世纪的中华民国国旗徐徐降落。
1963年,新加坡成为自治邦不过四年光景,新马政治再掀波澜——马来西亚成立了,新加坡加入这个包括马来亚、砂拉越、沙巴所组成的新政体。面对新形势,教科书迅速调整,以适应新的政治局面。
不过两年时光,新加坡人刚刚熟悉马来西亚国旗之际,政治形势逆转——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为独立共和国。由于时间仓促,课本来不及改版,老师只好让学生用铅笔把课文里的马来西亚一律改成新加坡。
独立后的华文课本,国家认同成了大主题,尤其是小学课本,国民教育为主题的篇章明显增多,除了介绍国旗,围绕着培养国家意识的课文也比过去任何时期都多,涵盖了念信约、国民服役、种族和谐等内容。
百年沧桑,华校教科书是岛国政治嬗变的缩影,从殖民、自治、合并到独立,它意外收纳了岛国的四个重要的政治发展阶段,这样的现象远比英文源流教科书来得鲜明。
郑良树,《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史》第一分册。吉隆坡:马来西亚华校教师总会,1998。 | |
叶钟铃、黄佟葆编,《新马印华校教科书发展回顾展》。新加坡:华裔馆,2005。 | |
周维介,〈从国文国语到华语华文的转折路〉。《怡和世纪》,第39期,2019,页30-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