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豪(1915-2009)出生于中国湖南长沙,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今上海音乐学院)。李豪当时与中国声乐家周小燕(1917-2016)是同窗,并师承多位著名音乐家,包括中国作曲家的黄自(1904-1938)。自音乐学院毕业后,李豪回到武汉,旋即在汉口市第一女子中学担任音乐老师,开始长达半个世纪的音乐教育事业生涯。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李豪随着学校撤离,辗转从桂林到了香港。她本意从香港乘船到意大利留学,船途经新加坡时,机缘巧合获马六甲培德女校(今马六甲培德学校)延聘为音乐老师,在马六甲逗留了一段时间。

音乐教育生涯

1941年李豪移居新加坡,陆续执教于南洋女子中学、中正中学、华侨中学以及育英中学。期间也曾先后前往英国、德国以及美国等地深造,向著名音乐家学习声乐,其中包括英籍指挥家约翰·巴比罗利爵士(1899-1970)。

《李豪合唱团纪念冼星海先生逝世十周年音乐会特刊》封面,1955年。(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馆藏,新加坡国家文物局提供)
李豪,1974年。(新报业媒体授权转载)

李豪在新加坡从事音乐教育50余年,桃李满门,高足辈出。早年新加坡歌唱家孙真福(孙振福,1939-2005)、苏明洲(1936-2002)、黄彩鸾以及吕政成(1934-2010)等都出自她门下。此外,李豪创立了本地最早的合唱团之一:李豪合唱团(今乐友合唱团),为新加坡声乐的普及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李豪的丰富创作

李豪的音乐创作产量甚丰。她的创作技法和风格明显受到1950年代其师黄自的影响,和同时代的中国作曲家刘雪庵(1905-1985)以及台湾作曲家黄友棣(1912-2010)的风格可说是同一类型。她创作的歌曲包括:

  • 李豪词曲的《音乐的火焰》(合唱曲)、《玉珠飞溅》《颂歌》《哪有》《暗香》《寄语夕阳》
  • 李敖词、李豪作曲的独唱曲《我将归来》
  • 李清照词、李豪作曲的《醉花荫》
  • 艾青词、李豪作曲的《礁石》
  • 余光中词、李豪作曲的《祈祷》
  • 李煜词、李豪作曲的《虞美人》
  • 王之涣诗、李豪作曲的《更上一层楼》
音乐教学与指挥合唱团演出之余,李豪也勤于笔耕,创作了百余首诗歌,及为数不少和她音乐生涯息息相关的散文作品,如《欧游小记》《我的指挥》《乡野随想》《教学40年》《给初学歌唱的朋友》《洛阳随笔》等。1981年至1995年间,李豪是《联合早报》副刊《四方八面》的专栏作者,同时也协助《早报》统筹和审查音乐相关的文章。

李豪对音乐界的影响其实并不止于新加坡。早在1980年代初期,新加坡和中国还未建交前,李豪已多次参访中国,如1985年至1989年间受邀率领李豪合唱团到上海、武汉、乌鲁木齐、广州以及西安等地演出,对新中两地的音乐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