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驱音乐家:沈炳光
沈炳光(1922-2015),新加坡作曲家与音乐教育家,南洋艺术学院音乐系创办人。生于中国福建诏安县,小学时透过唱歌课程接触到音乐,并学习潮州戏曲。1940年进入福建音乐专科学校就读,主修理论作曲。1945年从军,在南京担任雄狮合唱团指挥。战后离开军职参加俄罗斯犹太裔作曲家阿甫夏洛穆夫(1894-1965)所制作的音乐剧《孟姜女》演出。1947年受邀前往台湾省交响乐团(今国立台湾交响乐团)工作,后被聘到台北师范专科学校(今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创办音乐科。1955年起任教于新成立的国立艺术学校。1957年第一次在台北举行专场个人作品音乐会。
来到南洋
1958年,沈炳光前往英属地北婆罗洲任教,同时间协助组织“北婆罗洲华人文化协会”(今沙巴华人文化协会)并成立合唱团。1961年,以英文、华文、马来文、卡达山文四种歌词呈现和改编当地民谣,举行合唱音乐会。1962年赴山打根演出,1963年代表北婆罗洲受邀至新加坡的东南亚文化节演出。1967年获得马来西亚电台主办的配曲比赛首奖,后于1968年至1970年间前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进修理论作曲和指挥两年。1970年出任沙巴亚庇建国中学校长。1972年受邀至新加坡大学演讲新加坡音乐教育之议题。1974年转往新加坡教育学院音乐系担任讲师,并在1984年协助南洋美术专科学校(今南洋艺术学院)成立音乐系。2001年获得新加坡词曲出版协会颁发的卓越才艺奖。
1974年,沈炳光代表新加坡受邀参与于日本京都举办的亚洲作曲家联盟(简称曲盟)第二届大会,于会中发表弦乐四重奏《海峡三景》。1980年组织了新加坡作曲家学会,并于1983年在新加坡举办了第八届曲盟大会。
台湾、新、马作曲界的播种者
沈炳光的创作以歌曲为主。1940年代至1950年代的歌曲充满了对出生地中国的爱国情怀。在东南亚期间,他的歌曲转向描绘不同地域的民族与地方色彩,同时始终不忘以华人节庆文化为主题写歌。沈炳光歌曲选材来源的多元性,展现出他流转于中国、台湾与东南亚各国的生命历程。台湾民族音乐学家许常惠称沈炳光为“台湾、新、马作曲界的播种者”。1目前有明确记载及出版的沈炳光作品目录,涵盖1944年到1990年间,至少包括管弦乐曲两首、室内乐三首、器乐独奏四首、歌舞剧两出、独唱曲58首和合唱曲46首。22009年沈炳光回忆道,以自己音乐作品所举行的专场音乐会,在新加坡国内外开过超过30场,为华人作曲家所少有的纪录。3
1 | 许常惠,〈台湾、新、马作曲界的播种者:沈炳光老师〉,收录于沈炳光编,《沈炳光之歌》,页3。 |
2 | 沈炳光编,《沈炳光之歌》,页14-15。 |
3 | 沈炳光,口述历史录音访谈,2009年5月7日,新加坡国家档案馆。 |
王洁,〈沈炳光旅台时期四首歌曲探究〉。《台南应用科大学报》,第32期,2013年,页69-90。 | |
沈炳光编,《沈炳光之歌》。新加坡:胜友书局,1990。 | |
岑大伟,《马来西亚中文艺术歌曲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 |
许常惠,〈台湾、新、马作曲界的播种者——沈炳光老师〉。收入沈炳光编,《沈炳光之歌》,页3。新加坡:胜友书局,1990。 | |
罗嘉琳,〈传唱生命之歌:专访沈炳光教授〉。《乐览》,13期(2000),页2-5。 | |
沈炳光,口述历史录音访谈,2009年5月7日,新加坡国家档案馆(检索号:003403),卷1-7。访员:赖素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