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鱼生
传统上,新加坡的广东人会在正月初七人日于家中捞鱼生。这种习俗后来逐渐流传开来,乃至一些粤式酒楼在农历年间推出的新春套餐,也包括鱼生。渐渐,鱼生成为本地商家请客,或公司开牙(开工宴)的固定菜式。如今,捞鱼生已成为本地各籍贯华人的传统年菜之一,一些酒楼、餐厅在年前的农历十二月便抢先供应鱼生。
早在1930年代,新世界大东楼就推出新春鱼生。1当时的食材比较简单,以生鱼片配上食油、酱青、红辣椒和姜丝食用,也可将食材放在滚热的粥里烫熟食用。
1960年代,本地饮食界四大名厨谭锐佳(1928-1996)、冼良、许国威、刘育培(1932-2006)开始为新春鱼生增添色彩鲜艳、口感丰富的配料。2他们将改良版的七彩鱼生推介给工厂、会馆、社团、联络所等。从此,鱼生这道佳肴在食材的搭配上百花齐放,也使用更多元的佐料来调味。曾在新加坡工作的厨师,进一步把新加坡特色的捞鱼生传播到海外,如香港、马来西亚等地。
盛行于1970年代
1970年代初的报章上开始出现不少新年鱼生的广告,如金冠酒楼以酒楼之名研制其招牌鱼生,3可见捞鱼生的习俗在那时期是相当风行的。本地其他酒楼、菜馆也纷纷进场,抢占鱼生市场。
传统上,售卖新春鱼生的多数是粤菜酒楼,例如,大同(位于繁华世界)、丽华、龙凤、冼良、锦江、豪华、金城等。有些咖啡店、菜馆和路边煮炒摊也会兼卖鱼生,例如,新世界后门(实龙岗路)的凌记、摩士街的生成、恭锡路的钊记等。
新春鱼生的名称多数取吉祥含义,寓意新年祝福,例如:发财鱼生、好运鱼生、好彩鱼生、盈利鱼生、幸运鱼生、鸿运鱼生等。有些商号坚持使用传统名称,例如什锦鱼生和江门鱼生。4
多样化的鱼生种类
单边街(北干拿路)韩江潮州酒楼5是最早推出潮州发财鱼生的餐馆之一。6潮州鱼生不像广东鱼生那样大家一起捞起,而是按照个人口味蘸酱料吃。潮州鱼生使用的甜味酱料包括梅糕、米醋、芝麻、南姜末、麻油、辣椒酱等;咸味酱料则以豆酱酒、芝麻、南姜末、麻油、豆酱调制。
1990年代,捞鱼生风气盛行,素食餐馆也推出以凉粉制作的素鱼生。7素鱼生的呈现手法与广东鱼生大同小异,不过为了避开五辛,不用重口味的荞头。高级餐馆则推出价格较昂贵的三文鱼生和鲍鱼生8。
随着新移民到来,鱼生口味多样化,其中水果鱼生以各色水果作为主角,素食可用。9一些餐馆也以河豚和阿拉斯加蟹肉制成鱼生,作为卖点。
早年捞鱼生的口诀简单,“捞起捞起,捞个风生水起”,或者“大家一起捞起”就可以动筷了。后来出现特备口诀,边捞边喊流行的吉祥话“年年有余、大吉大利、财源滚滚……”。近年来,以方言喊“兴旺发”也逐渐盛行。一些家庭也保留传统祝福语,如步步高升、鸿运当头、五福临门等。
鱼生刀章
传统鱼生使用西刀鱼和鲩鱼(草鱼)。西刀鱼的产地来自南中国海,从马来西亚和印尼入口新加坡,鲩鱼则由本地鱼塘供应。新春鱼生最讲究切片功夫和刀章,有些酒楼菜馆甚至特别高薪聘请专业刀手负责切鱼生片。
恭锡路35号曾经是广东新会人的钊记菜馆,早在1940年代就已开业,“粥品鱼生名震宇宙”是其广告词。10根据在钊记菜馆工作多年的朱煜荣夫人的口述,菜馆从大年初一至十五都卖鱼生,鱼生师傅先把鲜鱼去皮,沿着椎骨起肉,用“祝君早安”白毛巾擦干后晾起来风干。11西刀鱼细骨特别多,切片时运刀必须精准快捷,才能切出细薄透明,厚度一致,吃不到骨的鱼片,切片后用白醋和酸柑调味兼杀菌后才端上餐桌。鱼生师傅这15天刀不离手,人们形容他“做15天可以买下半条恭锡街”(编按:工作15天的收入就可买下半条恭锡路)。此外,切鱼生的刀具特别讲究“钢水”(钢铁品质),师傅用的两把“梁添记”菜刀特别从香港深水埗的梁添刀厂订购,一把用来起肉,另一把用来切鱼片。
新加坡原创美食
传统上,新加坡吃鱼生的习俗源自广东岭南和潮州,然而,随着时代演变,捞鱼生的食材与食法跟古方有明显差异,可谓新加坡的特产。12
1970年代,本地酱料制造商广祥泰率先推出鱼生配料盒,与恭锡路的祥安供应配料给酒楼餐馆。1980年代,本地超市开始售卖鱼生配料盒,方便公众在家里捞鱼生。捞鱼生的基本配料包括红萝卜丝、白萝卜丝、辣椒、海蜇丝、姜丝、芫茜、葱、柠檬、生菜、甜冬瓜、酸姜、桔子饼等,调味料有花生碎、薄脆、胡椒粉、桂末粉、芝麻、糖、醋、酸柑汁、酸梅酱、生油等。13
1 | 〈大东楼日夜市鱼生材料〉,《新国民日报》,1933年1月24日。 |
2 | 〈新加坡名厨,1964年4人吃宵夜想出,新加坡先有捞鱼生〉,《星洲日报》,2012年1月30日。 |
3 | 〈金冠酒楼推出新食谱明起金冠鱼生上市〉,《南洋商报》,1971年1月26日。 |
4 | 江门鱼生的特色是加入生菜,寓意生财。 |
5 | 韩江潮州酒楼创立于1962年,已在2020年结业。 |
6 | 〈韩江大酒楼发财鱼生初一上市〉,《星洲日报》,1976年1月30日。 |
7 | 丽莎,〈素鱼生也讲刀法〉,《联合晚报》,1992年2月2日。 |
8 | 黄叔麟,〈鲍鱼生“鲍”你发财〉,《联合晚报》,1990年2月1日。 |
9 | 〈口味越发多样化,水果鲍鱼成主角〉,《新明日报》,1999年2月12日。 |
10 | 《星洲日报》,1975年2月16日。 |
11 | 朱煜荣夫人口述访谈,2023年9月25日。访员:李国樑。 |
12 | “Fa cai yusheng — a Singapore original”, The Straits Times, 17 January 1993. |
13 | 〈捞起,在家里,鱼生配料盒〉,《联合晚报》,1987年1月30日。 |
“8 reasons to ‘lo hei’”. The Straits Times, 18 January 1998. | |
“Lohei, Our Way: Celebrating Togetherness, Tossing Up Abundance”. National Heritage Board Singapore’s Roots. | |
“Yusheng and Lo Hei: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National Heritage Board Singapore’s Roots. | |
冼良,口述历史录音访谈,2007年2月28日,新加坡国家档案馆(检索号:003146),卷16/24。访员:Loke Tai Tay。 | |
李国樑,〈广东人过年 讲究与避忌〉。《联合早报》,2017年2月4日。 | |
黄匡宁,〈准备鱼生费功夫刀章刀法要讲究〉。《联合早报》,1995年2月2日。 |